記者李喬智/台中報導
隱身在東海大學碳中和園區的康蔬美智慧溫室耕水農坊,是結合低碳生活、健康飲食、食安意識,以及寓教於樂的多元永續實踐場域,其主要目標除了積極推廣「無毒無土的水耕蔬菜」之外,更有豐富的食農教育,影響範圍一路從幼齡到樂齡,為現代人的城市生活開啟了綠色低碳的新選擇。
出身中興大學農學院的康蔬美執行長高嘉宏,在產官學各界累積了過人的經驗之後,回到熟悉的農業範疇,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攜手打造智慧溫室耕水農坊,並以適合都會區公寓住宅發展的直立式水耕種植系統為核心,在東海碳中和園區落實循環經濟,難能可貴的成功典範吸引大批民眾爭相到訪,技術交流及深度合作的案例更是不勝枚舉。
▲水耕作物長得非常好,既美味又健康。(圖/康蔬美提供)
「透過智慧水耕系統去觀察植物的生長,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高執行長表示,康蔬美已經將直立式水耕系統完全建置起來了,包含水質及環境感測器、IoT物聯網監測及控制系統、手機app監控軟體等,也正因為如此,才能夠多元角度深入觀察植物生長的動態行為模式,了解到原來植物跟人一樣,也是會挑食的。
康蔬美在東海碳中和園區的水耕系統,除了採用養液栽培操作外,有部分則是以魚菜共生模式來運作,透過魚蝦養殖,將其排泄物利用微生物處理分解為適合植物吸收成長的礦物質養分,進行直立式水耕蔬菜種植。魚蝦飼料的來源可為固碳高手微藻來做為原料,亦可為蔬菜生產的下腳殘葉,成功示範「魚、菌、藻、菜」生長間互利共生的循環經濟模式。
▲康蔬美的食農教育口碑絕佳,吸引非常多單位團體爭相合作。(圖/康蔬美提供)
高執行長指出,IoT智慧水耕系統可以監測水質酸鹼度,養分濃度及溫度等數據,實時掌握水耕營養液的濃度及有效性,並自動進行肥料追補及酸鹼度調整,大幅減少水耕系統維運的人工成本。長期累積種植的經驗值,結合水質監控與環境監測數據的收集、分析,可以不斷改進作業流程,優化品質控管並大幅降低能耗。
以溫度控制為例,在溫室水耕農場中,並沒有裝設冷氣設備,而是以水簾及負壓排風扇來作配合,利用溫度感測自動進行降溫系統的開啟與關閉,並可從手機app觀察溫室環控成效,亦可透過雲端,用手機從遠距進行參數修正,讓環控機制達到最佳化。
更重要的是,農場中的用電來自於太陽能,其電力的產出與農場的能耗資訊也都結合物聯網,將資料上傳雲端系統。農場內這些物聯網資料上傳及雲端服務機制則是由遠傳電信的「大人物」技術來提供。可以說在永續發展及循環經濟方面,康蔬美已經做得淋漓盡致,無怪乎能成為典範場域,吸引各領域團隊前來觀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