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以下簡稱TNFD)、牛津大學環境變遷研究所與熱帶雨林智庫「全球樹冠層計畫」(Global Canopy)聯合發布報告,綜整目前企業與金融機構所面臨自然相關風險的財務實質性證據。
該報告從學術研究、案例研究、公司報告與專家見解等360份資料,並訪談多家企業與金融機構蒐集超過600項證據。內容說明企業對自然的依賴與影響,如何轉化為具有財務實質性的風險;報告主要目標包括:
增進有關自然相關風險如何影響現金流、資本成本與資金取得的理解;
識別財務實質性證據的缺口;
分享企業與金融機構在風險評估上的實務經驗、挑戰與精進方向;
向企業、金融機構、數據供應商、學界、標準制定者及監管機構提供建議。
該報告指出,儘管自然相關風險尚未被一致視為具有財務實質性,然證據顯示其對企業與經濟的財務已有廣泛影響。尤其自然相關資訊對投資人而言具有重要價值。報告強調需發展整合性的風險評估方法、改善數據取得,並推動情境分析,以提升財務韌性。報告亦附有自然相關財務風險資料庫,現正開放至2025年12月31日公開諮詢,徵求更多證據與意見。
另外,TNFD與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以下簡稱GRI)近期亦共同發佈一份報告,總結七家企業的案例研究,探討企業如何識別對自然的依賴與影響所產生的風險與機會。這些案例運用GRI以影響為核心的重大性方法,與TNFD的LEAP(定位(Locate)、評估(Evaluate)、評判(Assess)以及準備(Prepare))方法,從財務或雙重重大性的角度說明風險與機會的來源。
研究發現,所有企業皆將對自然的依賴與影響納入風險與機會的識別中,特別是「依賴性」在評估過程中提供了關鍵價值。儘管企業在評估自然相關風險與機會方面有所進展,多數企業仍表示相關評估方法或工具尚不成熟。
TNFD近期亦發布了《水務事業與服務業最終部門指引(final sector guidance for water utilities and services)》,旨在協助相關組織識別及處理自然相關議題,特別是在全球水資源面臨日益嚴峻壓力下。
該指引適用於整個水循環流程、水務事業與特定水系統互動的所有階段,以及企業所涉及的各項業務活動。此外,補充TNFD於2023年9月發布的核心建議與LEAP評估方法,針對水務事業提供特定考量與建議揭露指標,協助企業依循TNFD的架構進行評估與資訊揭露。目前TNFD行業指引總數達16份,並已涵蓋50% SICS®(永續行業分類系統)行業。
關鍵字:TNFD、 自然相關風險之財務重要性、 牛津大學環境變遷研究所、 Global Canopy、 GRI、 SICS永續行業分類系統
文章來源: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產業永續發展整合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