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在國人的十大死因中,癌症一向高居榜首,每年公布的癌症時鐘也嚴肅地提醒著人們要多加注意自己的健康。不過,可喜的是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癌症已經不是無藥可醫的絕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的最新數據也不再那麼令人害怕,即使是較為罕見或治療難度較高的癌症,也都有專業的醫學團隊致力於新藥或新治療技術的研發,像是「創恩生醫」的CAR-T 細胞治療平台技術,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宣告CAR-T細胞產品進入臨床試驗
CAR-T是一種免疫細胞療法,主要機制就是透過抽取患者自體的T細胞,在體外改造後再輸回體內,讓它們能主動識別並攻擊癌細胞,創恩生醫研發首席主管(President, R&D)張杰博士表示:「目前我們已經在台灣與美國同步展開第一期的臨床試驗。」作為創恩生醫的研發核心人物,張杰博士對於團隊的努力成果非常有信心,8月24日他更受邀至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TSITC)夏季學術會上分享非病毒載體低成本快速製備CAR-T細胞產品進入臨床試驗的好消息。
▲張杰博士對於創恩生醫的首款CD19 CAR-T細胞產品相當有信心,也期待接下來能與更多產官學單位展開合作。(圖/業者提供)
張杰博士強調,由於創恩生醫所採用的是非病毒載體的方式進行基因導入,因此不僅能在2天內完成細胞製備,且成本遠低於傳統製程,為有需要的病患帶來福音,同時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創恩生醫的首款CD19 CAR-T細胞產品眾多IIT(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研究及數例恩慈治療的使用顯示具潛在應用前景,初期數據顯示與現行上市產品效果具可比性之外,同時兼具快速、低成本與安全於一身。
非病毒載體平台將成本降至原本的十分之一
▲張杰博士在台上分享非病毒睡美人轉座系統的發展歷史。(圖/業者提供)
「目前CAR-T主要用於血液腫瘤,像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淋巴瘤等。」張博士藉著演講機會進一步說明,「 雖然健保已有納入給付,但適用條件仍相當嚴格;若需自費,費用動輒上千萬,製程時間也可能一個月,導致患者治療可及性受到限制。」他坦言,現行CAR-T療法雖具突破性,但在臨床應用上仍有諸多限制,而創恩的非病毒載體平台,正是針對這些痛點提出解方,有機會讓治療更安全、更即時、更普及。
期盼擴大與各界合作加速普及
此外,張杰博士也在會議上公布了初步人體數據,多位病人均展現顯著的治療反應,顯示其具備高度臨床潛力;他與創恩生醫首席運營官兼台北公司總經理陳立人在會後連袂接受採訪,提及「我們的技術不只又快又安全,還能將成本壓低至現行的十分之一,這對健保制度與病患都是重大利多。」
▲張杰博士(左)與陳立人總經理(右)在會後連袂接受採訪,分享創恩生醫的當前進展與未來規劃。(圖/業者提供)
根據張杰博士在會中的分享,目前已有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臺中榮總腫瘤醫學中心及腫瘤內科等團隊加入陣營,尤其是臺大醫院吳尚儒醫師團隊與臺中榮總曾慧恩醫師團隊先後投入臨床試驗應用,更大幅提高了醫界對於CAR-T的討論熱度。
為了加速落地普及,創恩生醫兩位核心人物也藉著採訪機會分享公司將於2026 年登陸台灣證券交易所(創新版)上市的計畫,並積極規劃 Pre-IPO 融資,藉以強化後續臨床推進及商業化的準備,相信在他們的努力之下,台灣將會有更多癌友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