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The 2025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以下簡稱COP30)將在亞馬遜舉行,本次大會著重於自然金融與森林保護等議題,身為主辦國的巴西,除主導COP30布局外,並引導森林保護與恢復的融資,特別是在全球南方主導的新興倡議,填補美國在熱帶森林外交上的空缺。
COP30並非僅是一次技術討論,而是真正會影響企業報告、採購與淨零目標的策略轉折。兩大動向值得關注,包含(1)大規模森林保護的新型融資機制;(2)日益成形且具投資價值的植林與修復專案。上述動向發展將大幅影響未來十年間企業參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方式。
NbS過去因資金不穩、保障機制複雜、回報不確定等因素導致投資不足。而巴西正透過結合政策、獨立監測與績效支付的新模式推動森林保護。例如托坎廷斯州(Tocantins state)發行首個司法轄區森林碳信用,涵蓋6,700萬英畝,並透過與原住民族與小農協商,建立公平分配與監測、報告與驗證機制(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 MRV)機制。另有「熱帶森林金融機制(Tropical Forests Forever Facility, TFFF)」,以衛星監測森林覆蓋面積為依據,長期支持低砍伐率國家補充碳市場不足。這些創新使企業能透過可信碳信用、混合融資、供應鏈整合與倡議參與,支持大規模森林保護。
巴西森林復育正從零散試點走向投資組合,並著重點在退化牧場。2024年成立的「巴西復育與生物經濟金融聯盟(Brazil Restoration and Bioeconomy Finance Coalition, BRB)」目標至2030年動員100億美元,復育1,200萬英畝森林。專案收益多元,包括碳移除信用、認證木材、農林產品及社區生物經濟。透過優惠與商業資金結合,BRB協助專案取得前期造林維護資金並吸引長期投資。對企業而言,這不僅能實現淨零承諾,也能促進生物多樣性與農村發展,展現自然正向策略。
過去企業的自然策略多局限於抵換排放或小規模保育,但如今外界期待更高,比如專案需符合國家策略,並能創造實質影響,且包含:
目標設定:以科學基礎的自然目標要求企業不局限於營運邊界內,更要擴大到整個價值鏈。
投資品質:是否具額外性、可擴展性,並符合當地居民與社區需求。
採購責任:森林風險商品需考量區域治理與毀林趨勢,而非僅供應商符合法規。
揭露要求: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he 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等框架要求企業揭露自然依賴、風險與影響,司法轄區與修復專案提供了可信賴依據。
關鍵字:COP30、 創新自然金融、 熱帶森林金融機制(TFFF)、 NbS
文章來源: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產業永續發展整合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