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費城非營利組織B型實驗室(B Lab Global),於2006年提出B型企業認證(B Corps),以一系列嚴格的標準評估企業全面性的表現。2025年4月,該組織發布一份B型企業認證標準修訂版,要求企業在七個環境、社會與治理主題中達到最低績效門檻,並承諾在獲得認證後持續改進。
此版標準提高獲證門檻,並整合了其他ESG框架與方法,如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全球報告倡議(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與國際公平貿易組織(Fairtrade International)。根據修訂後的規定,公司必須達到以下最低績效門檻才能獲得B型企業認證:
■目標與利害關係人治理:明確的企業使命聲明,並確保所有利害關係人在環境和社會方面都有發言權;
■氣候行動計畫:承諾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攝氏1.5度內之目標,大型公司須有經過驗證的科學基礎減量目標;
■人權策略:預防供應鏈中所產生之負面影響,並於侵權行為發生時採取行動;
■公平勞動政策:支持公平工資並納入工人反饋;
■環境管理:運用循環經濟模式以大幅減少負面影響;
■多元、公平與包容:適用於公司營運場所及其所在社區;
■政府事務和集體行動:關注企業如何推動「積極的社會和經濟成果」相關政策,大型公司需分享各國稅務報告。
該組織預期新標準將於歐洲獲得廣泛採用,主因B型企業認證評估可作為企業遵循歐盟永續發展與ESG報告之要求。
關鍵字:B型企業認證、 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 全球報告倡議
文章來源: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產業永續發展整合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