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於2025年9月3日通過第823號議會法案(Assembly Bill 823),將現行對塑膠微粒(Microbeads)的限制擴大至塑膠亮片、非沖洗型化妝品及清潔用品。這項立法反映社會對微塑膠污染的關注,因為這些微小塑膠顆粒能輕易通過廢水處理系統,進入河川、湖泊與海洋,進而累積在魚類、貝類甚至人體中,造成潛在健康風險。
與2015年法令Microbead-Free Waters Act只禁止含微粒的沖洗型化妝品不同,此次補足了過去法規漏洞,自2029年起,加州擴大適用範圍,包含以下:
禁止在免沖洗配方中使用塑膠微珠的個人護理產品。
禁止使用含有研磨微粒的清潔產品。
禁止在個人護理產品中使用塑膠亮片。
零售商僅能販售現有庫存至2030年,之後全面禁售。
塑膠亮片雖常被視為無害裝飾,但研究顯示其可能阻塞水中生物消化道,並釋放有毒添加物,對生態與農業土壤皆有長期風險。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統計,全球每年產生1,100萬噸塑膠垃圾進入海洋,若不加強管制,每年流入海洋的塑膠垃圾將在2040年前持續增加。歐盟已率先限制化妝品、清潔劑與肥料中的微塑膠,美國部分如紐約、伊利諾州也有先行禁令,但尚未涵蓋亮片。對企業而言,法案通過意味著必須加快配方改革,採用植物性去角質成分或礦物磨料等替代方案,搶先淘汰塑膠微粒與亮片的公司,未來不僅能確保法規符合性,更能獲得消費者信任與市場優勢。
文章來源: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產業永續發展整合資訊網